上周末,一则“茱莉蔻天猫旗舰店涉嫌商品真假掺半而被封店整改”的消息在朋友圈不胫而走。由于当时店内所有商品的确显示为均已下架,这则消息引发大量关注的同时,甚至让不少人信以为真。
对此,茱莉蔻品牌方迅速发布声明称,茱莉蔻天猫旗舰店正在进行全面升级,而“真假掺杂”的说法为“情况失实的恶意攻击”,或将追究造谣者法律责任。
与此同时,据茱莉蔻天猫旗舰店代运营商丽人丽妆向品观网(pinguan.com)进一步解释,关店实为合同到期所致。
据了解,茱莉蔻中国总代为北京恒城实业发展公司,丽人丽妆负责茱莉蔻天猫线上分销,此番正值合同到期,北京恒城收回天猫旗舰店经营权,由于涉及运营主体变更,因此暂时停业整顿。
据茱莉蔻新浪官方微博表示,此次整顿至2月8日便可恢复营业。
看来,这又是一次子虚乌有的造谣事件。
不过,此次关店事件并不仅是合同到期那么简单,或与利益纠葛相关。据知情人士透露,由于北京恒城给丽人丽妆的利润较低,导致后者对品牌并未过多重视,因此茱莉蔻在天猫业绩表现并不佳,“基本月销都在两位数”,因此合约到期后,恒城收回了经营权。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售假封店”的消息最初多是由代购等群体在朋友圈刷屏传播。而品牌方受到类似的谣言中伤事件, 茱莉蔻并非首例。
早在2016年,微信公众号“东京新青年”在网上发布“POLA天猫旗舰店未经官方授权”的文章,后经品牌方证实纯属谣言,此事上升至司法层面,最后以前者删文并公开道歉而告终。
有行业人士分析,近年来,由于大量国际品牌入驻国内电商平台,使得微商代购等人群的利益受到了挤压,于是一旦有热门代购品牌入驻天猫、京东等,他们便“发起一轮攻击”,通过刷朋友圈和新媒体账号以及转发微博等方式,以类似“姐姐妹妹的口吻”“善意提醒”消费者避免假货。
而对这样的行为,尽管法律明确规定惩罚条例,但由于实际操作过程中“造谣成本低,辟谣成本高”的反差,以至于造谣者常常逍遥法外,成功维权者却寥寥无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