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产业新资源一网打尽 点击下载
 品牌
你猜!中国有哪6大被复活/复兴的民族化妆品牌?
石薇
2018-05-02
8713人看过

这些民族化妆品牌,挽狂澜于既倒,经受住了时代的冲击,迎来了重生。

老国货

民族品牌多歧路。在中国化妆品行业高速发展的近三十年时间里,诞生了许多曾辉煌一时的民族品牌,只是,它们大多结局凄惨,沦为我们记忆中的品牌。

不过,这其中也有一些民族化妆品牌,挽狂澜于既倒,经受住了时代的冲击,迎来了重生。今天,品观君就为大家八一八6个曾一度衰落,又被复兴的历史王牌们!

护肤

1、相宜本草

巅峰时期:2013年,年销售额23亿

低谷时期:2014年-2017年

复兴时间:2017年

复兴指数:★★★★

相宜本草

相宜本草可谓是民族品牌衰落一时,如今再现辉煌的典范。2004年,相宜本草选择专注KA渠道,借助这一渠道,相宜本草实现快速增长,也创造多个辉煌。

它曾以将近100%的增长率连续四年增长,并在2013年巅峰时期达到23亿元的销售额,成功跻身国内一线化妆品牌阵营,也成为KA渠道第一本土品牌和中国本草护肤第一品牌。

然而,随着2014年时任相宜本草总裁的严明离职,相宜本草因对市场和自身判断失误,业绩逐年下滑。到2015年,据行业知情人的透露,相宜本草回款额已经大幅下滑到15亿。尽管期间相宜本草曾推出一系列改革措施,并未挽回颓势,下滑的现象一直持续。

直到2017年6月,严明回归,任相宜本草执行副董事长兼总裁,对相宜本草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调整品牌定位为中草药护肤专家,相宜本草昔日的辉煌再度重现。

它不仅作为美妆类唯一受邀的品牌,在去年参加了中央电视台的大型专题节目《大国品牌》的录制,更在今年3月成为亮相日本药学会的第一个国货护肤品牌。

来自终端的数据或许更能证明相宜本草的爆发。2018年1月,相宜本草整体销售业绩同比增长96.9%,其中电商同比增长超过468%。而一款全新升级的“小红瓶”,更是在商超和CS渠道频频卖断货。

相宜本草的复兴之路,前景可待。

2、丁家宜

巅峰时期:2008-2009年,占据国内15%防晒份额

低谷期:2010-2015

复兴时间:2015年

复兴指数:★★★

丁家宜

以高达24亿的价格被科蒂收购,然而,据知情人透露,丁家宜被创始人庄文阳买回来时,仅用了8000万。这样两个数字的对比或许更能直观的呈现丁家宜的衰落。

曾经的丁家宜,凭借一款“一洗白”洗面奶,打开了市场,也实现了品牌的崛起。2008年-2009年是丁家宜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它占有近15%的防晒品市场份额。到2010年时,丁家宜的销售额更是接近10亿元。

这样的亮眼成绩也吸引了科蒂集团,2010年,科蒂以24亿元的高价收购了丁家宜。但因为外资公司的管理模式与本土品牌大多不相适配,丁家宜开始“水土不服”,出现衰落迹象。到2014年时,丁家宜已经数年亏损,科蒂更在此时宣布停止销售丁家宜的产品。

不忍心看丁家宜继续衰落的庄文阳,在2015年回购了丁家宜,对品牌进行重新定位、调整和渠道布局,还针对丁家宜此前在美白和防晒品类的优势,推出了一系列新品。如今的丁家宜,明显走向了复兴。据了解,2016年五一节期间,丁家宜在KA市场的3天活动就实现了1000万元的销售额。

3、双妹

巅峰时期:民国时代享誉当时的化妆品牌

低谷时期:1940s-2017年

复兴时间:2018年

复兴指数:★★

双妹

双妹的历史,在今天所说的品牌里,当属最久远的,它有着长达120年的历史。曾于1915年在旧金山的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荣膺金奖,还被时任中华民国大总统黎元洪评价为:“尽态极妍,材美工巧”,是民国时期名震上海滩的化妆品牌。不过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后,双妹逐渐淡出上海滩。

2010年时,时任上海家化董事长的葛文耀决定复兴双妹,并将其定位为高端化妆品牌,正因如此,也有人称双妹为“东方的海蓝之谜”。

然而,双妹的发展却不如预期,上市三年,在全国仅有12家门店,渠道拓展困难重重,后来更是由于业绩持续亏损被暂停市场投入。

当时就有人说,双妹的复出是败给了时间,如果复出的时间再退后几年,当消费者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能力都提升以后,双妹将是另一番光景。

所幸,双妹等到了这样的时刻。上海家化今年向外界宣布:双妹将在2018年正式复出。很快,在上海家化120周年庆典上,双妹就以香氛护肤为主的“夜上海”和“传奇”系列两款新品,向外界宣告了自己的复出。

4、羽西

巅峰时期:中国高端美妆开拓者

低谷时期:2002-2006年

复兴时间:2006年

复兴指数:★★

羽西

严格来说,被欧莱雅集团收购的羽西已经不算是民族品牌了,但作为中国人创立的品牌,羽西能够复兴,相信会令所有人欣慰。

1992年,美籍华人靳羽西创立了同名化妆品牌羽西。作为中国高端美妆市场的开拓者,羽西从一支口红开始,誓要改变中国女人的形象。

羽西也迅速风靡全国,据说在90年代,最时髦的女生有两类,一类是雅芳小姐,一类是羽西的死忠粉,羽西的火热程度可见一斑。

1996年,创立仅4年时间的羽西被科蒂集团收购,用来开拓中国市场。最初被收购的羽西,仍然延续着之前的风光。

到1998年时,羽西在国内年销售额已高达3亿元人民币。它还连续多年获得由国家统计局等发布的“全国商场销售第一”、“品牌知名度第一”、“消费者心目中最佳品牌第一”等一系列“第一”。

但从2002年开始,羽西开始走起下坡路。2004年,欧莱雅集团从科蒂手上接盘羽西,并将羽西归入了大众化妆品部,这使得本定位为中高端化妆品的羽西市场份额再度下滑。

所幸,2006年,欧莱雅集团又将羽西重新定位,归入高档化妆品部,羽西才逐渐迎来重生。今年,欧莱雅集团中国区CEO斯铂涵在年初的演讲时,更是明确提出欧莱雅将对羽西进行全新品牌升级,将羽西打造成第一高档中国品牌。

彩妆

5、色彩地带

色彩地带

巅峰时期:本土彩妆No.1,2007年回款过5亿

低谷时期:2007-2017年

复兴时间:2018年

复兴指数:★

在美宝莲横行中国彩妆市场的年代,色彩地带可以说是第一个在总体量而非某个品类上对美宝莲产生冲击的品牌。

1997年,色彩地带问世,它率先开启本土彩妆品牌专柜销售的模式,凭借良好的专柜形象和丰富的产品线迅速火遍全国。

2000年时,色彩地带在某个省份的回款额就已高达600多万了,这一回款数甚至超过了当时很多知名的护肤品牌。

这时的色彩地带,是当之无愧的本土彩妆No.1。2007年,色彩地带发展最高峰时其母公司妍华控股营业额高达6.32亿港元,其中色彩地带是主要收入来源。

然而,之后色彩地带由于产品更新和柜台更新周期太慢,对市场需求的把握也落后于时代,逐渐沦为市场的弃儿。

不过,色彩地带在今年似乎迎来了复兴的转机。3月份,丹姿集团旗下广州市酷美化妆品有限公司完成对色彩地带的收购,并将对品牌和产品线重新梳理。色彩地带的回归,也许有望。

洗护

6、活力28

巅峰时期:中国最大的洗衣粉品牌

低谷时期:1996-2017年

复兴时间:2018年

复兴指数:★

活力28

作为中国曾经最大的洗衣粉品牌,活力28在鼎盛时期的市场占有率曾高达80%。它得过太多的“第一”:它是第一个在中央电视台做洗衣粉广告的企业,第一个将广告牌竖在香港的内地日化企业,第一个赞助春节晚会的日化企业,第一个进入全国500强的日化企业,第一个产销超过9万吨的洗衣粉企业。

然而由于活力28在壮大以后开始盲目扩张除洗涤以外的房地产、饮料和包装等一系列业务,最终拖垮了活力28的主营日化业务。从1996年开始,活力28各方面业务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亏损。

无奈之下,活力28只好选择与德国美洁时合资。然而这场合资由于德方持股60%,负责经营管理,德方为了发展自己的品牌而打压活力28,活力28超过10亿的品牌价值逐渐损失殆尽。

值得庆幸的是,活力28在今年,似乎遇到了转机。它在4月份举行的荆州招商会上,与深圳怡亚通签约,金额高达1.6亿元。而未来5年,活力28目标为产值突破10亿,希望重回中国洗涤行业领导者地位。

其实观察这6大民族化妆品牌,能够再度复兴,归纳起来,无非有2点:

1.品牌根据时势的发展迅速调整定位,对品牌进行全新升级,在研发上加大投入,并通过大力度的营销、推广使品牌重新回到台前;

2.品牌所属公司再度重视该品牌,并投入大量资源振兴品牌;

3.品牌得到“外援”,因被收购或被注资重新得到资金发展。

好了,这是品观君目前所能想到的被“复活”或者复兴的6个民族化妆品牌,你们知道更多的话,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

【版权提示】未经授权许可,任何人不得转载、复制、重制或通过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内容。如需授权,请发送需求至meiti@pinguan.com。
相关新闻
三战IPO,相宜本草能“王者归来”吗?
相宜本草“翻红”
这本草稿,有点意思。
千里奔赴 相宜本草防疫物资驰援定点医院
相宜本草助力援鄂军医医疗队 一路温情相伴
去首页
回顶部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