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来,随着“嗅觉经济”的崛起,中国香水市场开始驶入发展“快车道”。
今日(10月29日),颖通集团Eternal联合凯度发布《2021中国香水行业研究白皮书》(下称《白皮书2.0》)。《白皮书2.0》指出,未来五年,中国有望成为全球香水市场最重要的增量市场之一。
在现场,颖通集团高级副总裁林荆表示,颖通深耕中国香水渠道已有40年。渠道终端是衔接品牌和消费者的核心载体,由于消费者行为在不断变化,整个零售行业都在围绕流量进行渠道结构的重构。
颖通集团高级副总裁林荆
据介绍,去年,颖通(Eternal)集团成功发布了“中国香水行业研究白皮书 1.0”,此次发布的白皮书是基于行业数据、专家访谈、消费者调研的2.0版本,其提供了中国香水市场从宏观到微观的最新洞察。
此次发布会,诸多行业代表齐聚现场,一同探讨嗅觉经济新消费趋势下,中国香水市场快速增长的商业进阶之路。
高端香水是增长主力
欧睿数据显示,中国香水市场在2015-2020年间复合增长率达14.9%,未来5年预计将达到22.5%,到2025年,中国香水市场零售额将攀升至300亿元;而全球市场未来五年复合增长率约为7%,2025年将达到4321亿人民币。对比可见,未来几年,中国市场的增速将是全球市场的3倍左右。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国内香水市场都被进口品垄断,尤其是中高端香水品类,以香奈儿、万宝龙、圣罗兰等为代表的品牌更是长期占领消费者心智。
当前,高端化趋势依然明显。《白皮书2.0》显示,高端香水是中国香水市场增长的主要力量,市场占比逐年上升,由2015年的70%提升到2020年的91%,其中,高端中性香水是年复合率增长最高的细分品类。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目前消费者心智被国际大牌占据,但市场蕴含机会。
欧睿数据显示,近3年中国香水市场份额前十均为国际品牌,但单一品牌份额未超过10%,TOP3合计不到30%。
从互联网声量来看,虽然最近一年线上声量最高的为国际大牌,包括YSL圣罗兰、迪奥、Tom Ford、香奈儿等,但国货品牌气味图书馆已进入前十。这也意味着国货香水品牌逐渐走进消费者视线。
德之馨东北亚区副总裁姚文忠也指出,当前,香水不再是跟风的流行,而更强调自我与个性化,用户对香水的需求也使市场更加细分化,国潮VS国际大牌,街香VS小众香,各个细分市场均有不同的消费者买单,香水不再由大品牌垄断。
德之馨东北亚区副总裁姚文忠
事实上,在这一黄金赛道,近年来已有气味图书馆、观夏To summer、野兽青年等品牌崭露头角。不少国货品牌甚至颇受资本青睐。
比如去年年底,御梵获得欧游集团数千万元战略融资。今年5月初,Scentooze三兔宣布完成A轮融资,这是其在不到两年时间里,完成的第三轮融资。此外,去年以来相继获得融资的香氛品牌还包括RE调香室、Plustwo普拉斯兔等。
《白皮书2.0》显示,一方面,外资品牌看好中国市场,诸如欧莱雅、雅诗兰黛等化妆品集团竞相将旗下品牌引入中国市场,强化品牌矩阵布局;另一方面,国产品牌在资本的加持下,开启进击之路。在双重加持下,国内香水市场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
香水市场的“新玩法”
国内香水市场不断发展,消费者对香水的诉求也变得更加多元。越来越多的香水品牌在拥抱消费者个性化诉求的基础上,立足自身,积极探索品牌成长和增长路径。
颖通集团中国区副总裁王巍
在产品打造上,不同类型的品牌呈现出了不同的玩法。现场,颖通集团中国区副总裁王巍进行了深度解读。整体来看,这主要体现为:
1、经典品牌围绕明星产品和极致理念,打造专属文化。
譬如法国娇兰的帝王之水迄今有150多年的历史,仍是全球经典作品;香奈儿5号诞生之初,不仅打破了当时单一花香调的香水主流,也成为大胆而勇敢的女性的象征,此后又成为经典时尚文化的符号之一并畅销世界。
2、国产品牌异军突起,将中国元素发挥到极致。
主打“轻沙龙&人文之香”的Re调香室,通过探寻东方香料历史将茶、芍药、茉莉等纳入创意概念,同时汲取如京剧、昆曲等中国传统文化为素材,打造了系列极富东方韵味的产品;气味图书馆从一代人的记忆出发,抓取特殊味道引发80、90后的深度共鸣,如其推出的“凉白开”和“大白兔”系列产品。
3、产品拓新:商业品牌创作高端沙龙线,沙龙品牌个性化“牛刀小试”。
典型如迪奥的典藏系列,以香水为载体来展示品牌精髓、理念和工艺等;萧邦以自家的顶级珠宝系列为灵感,推出天堂花园以及热带花园系列;此外,调香师的创作不再拘泥于单一表达,灵感来源多样化。“无性别(中性)”香水概念的热度也在回归。
4、营销升级:多种方式回应个性化诉求,与消费者构建更亲密的联结。
为了拉近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品牌常会借助产品包装、定制服务、创意联名等方式展开营销。具体而言,如通过产品名称或文案的概念性包装,赋予香水更多的个性化联想空间;推定制化服务,令香味更加个性化,同时提升消费者的参与感;以创意联名、气味视觉化等创新营销实现破圈,让消费者更容易实现线上种草和购买转化。
5、全渠道融合布局:线上线下全链路融合,技术加码体验式消费。
《白皮书2.0》显示,线下渠道依然是主体,其中多品牌综合店和品牌专柜合计零售额占比超7成。不过随着消费者线上购买意愿增强,品牌也在加快线上渠道布局,电商平台占比逐年提升,2020年涨幅明显。
此外,为提升品牌价值带动产品销售,不少品牌或在线下打造香氛体验馆、创意展等,强化消费者五感沉浸式体验,或通过数字技术强化体验。另外诸如观夏等品牌则通过深耕私域来打造消费闭环。
品牌如何“出奇制胜”?
当前,在香水赛道,入局者不断涌现。品牌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突出重围,这并非易事。
在现场,林荆从渠道端的角度,对香水行业作了进一步解读。“香水市场渠道越来越多元化,融合性布局是现在香水品类发展必然的道路。”她指出。
在林荆看来,全方位的渠道布局,一旦顶层策略部署不清晰,很容易导致渠道间爆发价格战,而若品牌能做好差异化的渠道组合,明确攻坚重点,可以更好的激发香水市场的新活力。
以线上渠道为例,淘系和京东是体量较大且数据开放性程度较高的两大平台,对比来看,淘系渠道的香水消费者更年轻,消费习惯更成熟。而用户群体的差异化使得这两大平台有不同的品牌培育土壤,具体而言,新品牌更适合入驻淘系,国际大牌适合在京东进行收割。
从抖音平台近期的香水行业数据来看,抖音适合国货新品牌做突围阵地,抢夺消费者心智。比如在818大促中,冰希黎、亲爱的男友均突围进抖音香水行业品牌曝光排名TOP5,而top10榜单中,国货品类占据一半。
凯度中国区创新兼客户体验业务高级研究总监李晓杰
除了关注产品、渠道等方面外,品牌对市场风向的捕捉以及消费者洞察也至关重要。
《白皮书2.0》显示,消费群体变迁,消费行为和消费观念分化明显。以“Z世代”、“她力量”、“富裕中产”、“小镇青年”为代表的几大消费群体,呈现出了明显差异。
具体来看,分别体现为:1、初用香年轻化,初触香契机越发丰富;2、品类认知趋于成熟,资深用户与“小白”所求各异;3、分场合多元化用香需求出现,小众香调关注度提升;4、日常香成为习惯,香水配饰属性强化;5、线上信息触点丰富,内容/社交平台和短视频/直播等影响力强;6、典型的情感差异化诉求,促成香水消费群体的结构性分层;7、香氛产品获热捧,香氛个护、衣物洗护和空间香氛热度较高。
于品牌而言,这些也带来了巨大的机会。《白皮书2.0》指出,中国香水消费已形成强劲的发展动力:消费者需求的差异化、多样化,“种草”和购买路径多元化,都有利于行业生态的健康发展,催生新品牌、新产品。
商业的成功法则是“以消费者为中心”,而几经市场沉浮的颖通集团Eternal自是深谙其道,其以“满足消费者对精致美好生活的追求”为使命,致力于将芬芳与美好带给广大中国消费者。自诞生以来,颖通集团凭借敏锐的市场触角及创新的经营策略蓬勃发展,成为中国领先的美妆和光学行业全渠道品牌管理运营公司,以国际化视野引领中国时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