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产业新资源一网打尽 点击下载
 趋势
红没药醇要被“禁”了?
蔡杏
2021-12-15
8305人看过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创新展弹窗广告等-11.gif

13日晚间,微博、小红书等平台突然传出“红没药醇”“蓝铜胜肽”“熊果苷”“姜根提取物”等热门成分都将被禁用于普通化妆品的消息。今日(12月14日),化妆品行业群也针对此事议论纷纷,不少人表示“早就收到风了”。

半个月前,“377(苯乙基间苯二酚)被禁止添加在普通化妆品”中的消息已经引发行业震动。

12月10日,广西药监局、广州市监局再次接连发文,表示部分已备案的普通化妆品中使用仅以美白肌肤为目的的原料,超出普通化妆品定义范畴。已经备案的普通化妆品企业应停止生产377类产品,尽快主动撤销产品备案。

微信图片_20211215113431.jpg

其中,广西药监局更是要求“相关化妆品备案人于12月16日前主动取消备案,并召回产品”。如此雷厉风行的监管速度让业界咋舌。

如今,继377之后,红没药醇等热门成分再被传闻将不能用于普通化妆品中。对此有业内人士判断,行业将再次引发大动荡,“可能国货十年都爬不起来了”。

传闻:红没药醇/熊果苷等不能用于普通化妆品?

12月13日晚,粉丝超112万的美妆博主“青春有你4-天后”在微博多次发文称,“红没药醇要被禁了”“以后再也买不到红没药醇了”“熊果苷和姜根提取物也都不让用了”。

发文原因是有相关企业在申报备案时,药监局回应称“配方中含有常见祛斑成分‘红没药醇’,需按照防晒类、祛斑类申报,同时修改配方,在使用目的栏标注功效成分”。

微信图片_20211215113440.jpg

源于美妆博主“青春有你4-天后”微博截图

该博主表示,这意味着“药监局要把红没药醇按照377一样处理,所有相关产品必须注册美白特证”。

该传闻在行业迅速发酵,引发热议。有原料商表示早已收到消息,但也有行业人士称“谣言四起,人心惶惶”“断章取义”。截至发稿,化妆品观察在小红书搜索“红没药醇被禁”发现,相关笔记已经超1万篇。

针对此事,化妆品观察第一时间向国药监局化妆品相关负责人进行求证。该负责人并未正面回复传闻是否属实。不过他表示,“该是什么产品就是什么产品,该宣称什么就宣称什么,回归科学化的道路。我觉得要以科学全面,守法的态度科学的开发产品就没问题”。

德之馨(上海)有限公司大中华区销售及市场总监劳树权则表示,关于传闻,传言不可信,目前没有看到任何明确的出处,“仅根据一个信息缺失的截屏,是不足以说明任何结论的。”

广州家化化学有限公司工程师林飞武、广东尚品汇化妆品股份有限公司彩妆研发主任林丽隽均表示“有收到风声”。不过林飞武也指出,“此事还没有定论,要以药监局通知为准”。

争议点:红没药醇是美白成分吗?

从当前来看,目前行业针对此事的争议在于,红没药醇等成分是否属于“祛斑美白成分”?

据国家药监局发布的《已使用化妆品原料目录(2021年版)》,红没药醇、熊果苷均在目录之列,但未标注使用量要求和使用目的。

上述美妆博主在发文中指出,“红没药醇是一种最常见的舒缓抗炎成分,美白只是顺带的作用。”另外,“红没药醇虽然在韩国当作祛斑剂认证,但设置了限量标准”。

劳树权也告诉化妆品观察,红没药醇、姜根提取物在化妆品中主要使用功效是舒缓,目前行业在常规使用中没有限量标准,但是作为舒缓产品,德之馨的推荐添加量范围为0.05-0.2%。据他介绍,德之馨的明星原料馨敏舒中,就含有红没药醇和姜根提取物,主打舒缓功效,在普通化妆品和特殊化妆品均有使用。

林飞武则表示,红没药醇一直以来都当抗敏剂来使用,熊果苷则是用在美白产品里面。

据查询,网上发布的《红没药醇在护肤化妆品中的功效与作用》一文中提及,“红没药醇从德国洋甘菊等植物中提取,有抗炎抑菌的作用”。但美容护肤应用美丽修行APP上则显示,红没药醇使用目的中包括“修护、去黑头、舒敏、美白祛斑”等。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020年7月15日,国药监局发布的《理性认识和使用祛斑美白类化妆品》的公告中曾指出,常用的祛斑美白活性成分包括红没药醇、熊果苷、烟酰胺、甲氧基水杨酸钾等。

微信图片_20211215113445.jpg

这意味着,虽然行业习惯把红没药醇当做舒缓功效成分,但在官方认定中,它的确属于美白成分。根据《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的规定,祛斑美白类化妆品为特殊化妆品,须经国家药监局注册后方可上市。此外,具有祛斑美白等功效的化妆品还需开展人体功效评价试验。

声音:国货将面临大震动

此前“377被禁”后,有相关人士透露,政策的收紧已经传导至品牌。市面上一大批含有该成分的普通化妆品已经开始大力促销清库存。比如国货品牌PURID朴理,日前在品牌天猫旗舰店发布公告称,“PURID沁透光感精华露在售版本即将下架,售罄无补!”

有行业人士认为,如若红没药醇被禁用于普通化妆品,影响面将更广泛。

美妆博主“青春有你4-天后”指出,目前市面上“各种修复产品或是功效产品都有添加红没药醇,涉及的产品范围、数量,和377不是一个级别的”。

化妆品观察在化妆品监管APP上搜索发现,产品名称中含有“红没药醇”的数据有77条。美丽修行APP则显示,含有红没药醇成分的产品品牌包括薇诺娜、百植萃、逐本等国产品牌,也包括雅诗兰黛、科颜氏等外资品牌。

微信图片_20211215113448.jpg

按照上述博主说法,传闻将被禁用于普通化妆品的原料均有美白功效。他据此推测,添加美白成分的化妆品如果要求换特证,那么烟酰胺、传明酸、红没药醇、VC衍生物,这些成分全部不能用于普通化妆品了。

多位受访人士表示,一旦这些美白成分禁用于普通化妆品,不管是国货还是进口品,都将受到影响,外资品牌要通过审核,才能进入中国市场,不过,“近两年刚刚抬头的国货,将首当其冲受到重创” 。

“如果未来这些成分全部一刀切,可能国货十年都爬不起来了。” 上述博主认为,大部分品牌会为了规避风险不敢出功效产品,成分党品牌也会因为申请特证时间过长,更新速度变慢导致产品竞争力下降。

不少行业人士也在探讨该传闻时透露出“不理解”,表示“企业很难,原料商很苦,工程师很忙”。也有人认为,“大企业和大品牌没问题,腰部品牌和企业艰难度日。”

微信图片_20211215113451.jpg

不过,这件事并非没有缓冲余地。上述国药监局化妆品相关负责人就指出,“如果一个原料,既有美白功能还有其他功能,那就要在备案产品时,本着‘谁主张谁证明’的原则,证明没有美白效果只有其他效果”。

林飞武也表示,针对传闻中相关企业在备案被驳回的情况,“应该是可以申诉的”。他表示,红没药醇不是常规的美白成分。据他了解,行业内有些大咖向药监局反馈了意见,“应该成功率蛮高,不过可能要补充红没药醇的安全毒理性评估报告”。

针对行业对于监管一刀切的“吐槽”,林飞武则认为,“药监局要出一份美白原料目录,才能解决问题,因为很多原料不是常规的美白原料,目前很难做到一刀切”。

在林丽隽看来,宣称什么功效就按新规要求进行对应的注册/备案是必然趋势,但监管层不会像处理377一样管理红没药醇,“377从传言被禁到明文规定下架,短短十余天,可谓快准狠,若如此处理红没药醇等原料,将给行业带来更大的震动”。因此他预测,监管层会给一个缓冲期,行业自查自补,以最小的阵痛迎来行业的规范化发展。

【版权提示】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品观网/品观APP立场。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对本站其他内容有授权需求,请联系meiti@pinguan.com。
去首页
回顶部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