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产业新资源一网打尽 点击下载
 品牌
国货美妆频遭山寨擦边球,谁来治理这些“花露西子”
品观APP
2022-03-14
11582人看过

山寨热潮持续升级。

品观网片头.png

3月8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中,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指出,维护市场公平竞争。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司法。探索数据权利保护规则。审理“茶颜悦色”奶茶诉“茶颜观色”不正当竞争案,对傍名牌等行为予以制裁。明确“青花椒”等“碰瓷式维权”不受保护。

仅一字之差,品牌LOGO、名字、风格极其相似……同样面临知识产权之争的还有新锐国货。而国货美妆,已成为不法分子造假的重灾区。

为此,记者联系了近年来颇受消费者欢迎的国货美妆品牌花西子,它以弘扬“东方文化”为己任,复刻东方传统工艺,先后推出了雕花口红、同心锁口红、百鸟朝凤眼影盘等引爆全网的彩妆产品。2020年至2021年,花西子连续两年位居天猫彩妆品牌销售榜首。

然而,这样一批黑马,却也成了全网被“山寨”最多的国货品牌。

山寨热潮持续升级,“花露西子”四处猖獗

近年来,市场上出现了一股“山寨”热潮。以化妆品行业举例,生活中能看到许多产品“改头换面”,摇身一变成为山寨产品。例如曾有山寨品牌模仿Dior变色唇膏,模仿兰蔻小黑瓶系列,产品外观除了Logo可以说是一模一样。

图片2.png

被山寨的兰蔻“小黑瓶”系列产品(左)

跟消费者玩文字游戏,也是山寨品牌很喜欢的套路之一。韩国潮流品牌STYLENANDA旗下的彩妆品牌3CE(3 Concept eyes)包装风格很鲜明,多以黑色和桃粉色为产品外观主色调,品牌LOGO则由标志性的三角形框住3CE三个字母组成,曾被山寨成“3GS”。

除了山寨名字或山寨包装的,还有名字和包装都一起山寨的。La prairie曾被山寨成“Le rewour”,不仅英文名和包装与莱珀妮极像,也同样有鱼子酱系列产品。不仅如此,其系列产品中也有和娇兰顶级的御庭兰花相似的稀世兰花系列,让人不禁质疑,其产品技术和产品效果真有名字这么神吗。

图片3.png

被山寨的La prairie“鱼子酱”系列产品(左)

花西子首席打假官向记者介绍,伴随着花西子这两年的强势发展,以往习惯在国际大牌和一线美妆品牌身上“泛滥”的造假风波,也开始在以花西子为代表的新锐品牌身上蔓延。

早在2019年5月就发现市场上多个渠道出现了与“花西子”产品高度相似的假货产品。这些假货产品花样频出。有的直接是高仿假货,全面造假,从产品、包装盒,到页面视觉等各个方面,赤裸裸地仿冒花西子产品。

而另一种造假形式则是山寨。山寨品牌的,涉及商标侵权和产品抄袭,如“花露西子”、“花酉孑”、“花茜子”等。这些商标、产品包装、页面视觉等,以极为相近的设计,误导消费者。还有的是山寨产品,仿冒抄袭花西子产品设计、产品工艺、视觉素材、文案等,在网页上直接使用“花西子”字样,甚至冒用花西子品牌代言人进行推广宣传。

图片4.png

网店“花露西子”正在售卖花西子明星专利产品“同心锁口红”

这些山寨货来路不明,极有可能为“三无”产品,给众多消费者带来了严重的肌肤问题,例如过敏、溃烂等。无所不用其极的造假技术,以蒙蔽消费者的方式,流入市场,成为国货化妆品健康发展一大难点。

引入评判机制?侵没侵权用户说了算

在中国,“山寨”一词源于广东话,是一种由民间IT力量发起的产业现象。其主要表现为仿造性、快速化、平民化,通过小作坊起步,快速模仿成名品牌,涉及手机、数码产品、服饰鞋类、化妆品等不同领域。这种文化的另一方面则是善打擦边球,经常行走在行业政策的边缘,引起争议。

近年来,花西子因其良好的产品口碑,和独有的东方特色获得了众多消费者的认可与喜爱,不法分子正是盯上了这股“花西子风”,企图用各种山寨、抄袭、高仿等手段牟利,严重混淆消费者认知,侵害消费者与品牌的合法权益。

图片5.png

郑州售假档口现场搜出花西子假货600多盒

图片6.png

 汕头市潮南区化妆品制假窝点现场

本着假货零容忍的原则,花西子打假已硕果累累。截止目前,花西子已在全网各电商平台投诉假货、侵权信息54574条,取得侵权胜诉判决64起,并联合全国公安机关、市场监督管理局捣毁3个制假工厂,发起刑事打假案件13起,共抓获涉案嫌疑人54人,查扣花西子假冒成品44431盒,包材64840个。

在两年多的打假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花西子同样也面临屡被山寨,各种不正当竞争的挑战。

花西子首席打假官向记者透露:“据统计,目前全网有超过2万条‘打擦边球’的山寨产品链接,如‘花露西子’这样的品牌,法律层面对类似行为是否构成侵权难以判定。至今我们已通过平台投诉下架16151条山寨产品链接,仍有近5000条山寨产品链接难以投诉或已进入行政诉讼阶段,且诉讼周期漫长。”

图片7.png

花西子联合公安机关在浙江某市捣毁一处重大假货窝点

针对这种山寨行为下构成的侵权行为,花西子首席打假官提出了自己的主张:“我们建议加大对国货原创版权的保护。一方面,各个平台是否可以对国货品牌做关键词保护,比如一些卖家或品牌使用他人品牌的关键词作为引流,误导消费者购买,能否认定为构成侵权;另一方面,针对‘打擦边球’的侵权行为,目前品牌方跟平台小二、乃至司法机关都是各自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既然法律上看的是会不会引发消费者混淆,能否考虑引入用户评判机制。比如产品、包装设计使用或模仿品牌原创专利及著作,包含外观、颜色、图案等,造成50%及以上消费者混淆就认定构成侵权?”

“山寨”违法!全民抵制山寨,共同保护国货

“山寨现象”迅猛的发展态势让人们从最初的嘲笑慢慢地变成了冷静和自省,开始关注起其存在的合法性边界,以及如何从知识产权法等法律上予以规制的问题。相关业内人士认为,从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角度出发,更能从根本上对其进行解析和规制。

“品牌热衷于山寨,无外乎是这几个原因:一是搭上知名化妆品的认知度顺风车,压缩品牌培育时间,照搬外观设计和产品概念,降低开发成本,或多或少起到混淆视听的作用,间接提高购买量;另一方面,中国广大消费者尚未建立很强的品牌意识,山寨产品靠着低价也能博得一定的市场空间。”

侵犯消费者权益在售的山寨花西子产品与礼盒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六条规定经营者不得实施下列混淆行为,引人误认为是他人商品或者与他人存在特定联系:(一)擅自使用与他人有一定影响的商品名称、包装、装潢等相同或者近似的标识;(二)擅自使用他人有一定影响的企业名称(包括简称、字号等)、社会组织名称(包括简称等)、姓名(包括笔名、艺名、译名等)。

生产与销售和一些品牌相同或相似的“山寨品”,是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也是一种违法行为。无论是盗用图片、模仿经营方式,还是借用商业信誉或影响力,这种模仿行为从本质上都是对他人合法权益或劳动成果的一种侵害,造成了市场的倾斜或混淆,有害公平的竞争秩序。

但与此同时,国货品牌经历从模仿到被模仿,也证明了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拥有创新和审美的实力,品牌价值得到不断提升。目前,中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越来越大,但各类侵权行为并未因此减弱,反而呈现产业化的趋势。如何应对制假、售假,保护知识产权,抵制不正当竞争,是国货品牌跨越中高端品牌成长中必经的又一挑战。

中国经济还处于发展时期,山寨文化也许仍会持续一段很长的时间,除了努力完善法律以外,作为消费者,应该养成正品意识,选择在官方指定的正规渠道购买正品,切勿贪图一时便宜造成更大损失。拒绝假货,某种程度上也是在保护国货。

2022CiE中国化妆品创新展,将于2022年4月13日-14日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开幕。本届创新展设置了4大展馆,展出面积达4.5万㎡,预计专业观众超过4万人,美妆行业的重要客户,都将汇聚于此。

1周一,展商-全.jpg


【版权提示】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品观网/品观APP立场。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对本站其他内容有授权需求,请联系meiti@pinguan.com。
去首页
回顶部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