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产业新资源一网打尽 点击下载
 品牌
华熙生物,市值一年跌去300亿
陈其胜
2024-03-01
3519人看过

净利跌去近四成。

昨日(2月28日),华熙生物发布业绩快报: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0.81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4.37%;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5.87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9.50%。

这是华熙生物近6年来业绩首次出现下滑。截至今日(2月29日)发稿,华熙生物总市值307.9亿元,近一年降幅达49.72%。

640 (25).png

截自亿牛网

公告称,净利润下滑30%以上,主要系公司营业总收入和综合毛利率下降以及前期投入较大导致折旧摊销等费用增加所致。


功能性护肤品“拖后腿”


近6年,尤其是2019年上市以来,华熙生物曾迎来业绩飞跃。

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2年,华熙生物营收和净利润均呈双位数增长,2021年,其营收增幅甚至达到87.93%,2022年,其营收首次突破60亿元。同时,其净利润也曾在2018年高增90.70%,随后均以双位数增长,2022年净利润逼近10亿元。

640 (24).png

华熙生物2016年至2022年业绩一览,截自东方财富网

狂飙5年后,华熙生物一脚“踩下急刹”——2023年,其净利润同比下滑39.50%至5.87亿元,相较而言,其营收虽然下跌4.37%,但守住了60亿大关。

华熙生物在业绩快报里表示,公司继续推进“四轮驱动”业务布局,主动摆脱过去成功的路径依赖,继续推动管理变革的全面升级与落地。管理变革是公司推动战略升级,实现业务长期稳健增长的必然动作,但是受各业务竞争环境、发展阶段及发展模式差异的影响,对各业务短期呈现不同影响。

其中,原料业务仍实现稳步增长,医疗终端业务保持高速增长,功能性护肤品业务出现阶段性下降,而功能性护肤品占公司营业总收入比重最大,因此营业总收入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

综合财信证券、信达证券等多家证券研报以及多位业内人士观点可知,其护肤品业务业绩承压主要来自三方面原因。

其一,受消费疲软影响。过去一年,消费者购买意愿愈发趋于保守,以护肤品为代表的可选消费品市场受到一定冲击。

其二,线上流量红利趋缓,流量成本趋高。由此,华熙生物功能性护肤品的利润空间进一步被压缩。

其三,战略调整降低发展速度。华熙生物经过3-4年的高速增长,收入初具规模的品牌进入发展瓶颈期,之前粗放的内部组织结构和运营管理模式需要进一步升级,公司主动进行的战略调整一定程度上拖累了业绩增长。


合成生物学或是突破口


针对业绩下滑,华熙生物亦在公告里提出了解决方案:公司将持续聚焦合成生物学,坚持生物科技公司和生物材料公司整体定位,用科技力打造产品力,塑造品牌力,进一步加大降本增效力度,推动公司业务持续稳定健康增长。

过去一年,华熙生物在合成生物学等科研领域布局广泛。

2023年6月,华熙生物成立国内首个合成生物CVC基金,通过资本赋能产业链上下游。华熙生物董事长兼CEO赵燕曾公开表示,成立CVC,是想打造一个合成生物良性的生态链。

不仅如此,华熙生物还成立了多个实验室/产业园。去年12月21日,由华熙生物筹建申请的海南省再生医学技术与材料转化重点实验室正式揭牌。据悉,“重点实验室”总建设面积4800平,投资金额5000万。

这一实验室所在的华熙生物(海南)科技产业园,早于2023年4月开园,主要承载医疗器械、再生医学、国际业务三大业务板块。2023年下半年,华熙生物首个国产细胞培养基产品正式上市。

640 (32).jpg

在不断推进合成生物学的技术创新和升级之后,华熙生物在重组胶原蛋白赛道已有收获。西南证券研报指出,华熙生物共有7-8种在研胶原蛋白,已经实现大分子的重组胶原蛋白制备,并于2023年8月完成了重组 III 型人源胶原蛋白原料产品的上市,下一步将会稳步推进自产重组人源胶原蛋白原料在护肤品中的应用。

麦肯锡预计,到2025年,合成生物学与生物制造的经济价值将达到1000亿美元,未来全球60%的物质生产可通过生物制造方式实现。

有业内人士指出,虽然华熙生物重仓的这一赛道有着不小的潜力,但其面临的挑战亦不小——目前已有不少国内外头部企业加入战局。以重组胶原蛋白这一赛道为例,目前,国际巨头如欧莱雅、LVMH、资生堂等,国内头部企业如巨子生物、锦波生物、创健医疗等,或在这一赛道下了重注,或是这一赛道的领军企业。谁是最后的赢家,有待时间检验。


【版权提示】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品观网/品观APP立场。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对本站其他内容有授权需求,请联系meiti@pinguan.com。
相关新闻
华熙生物上半年卖了31亿
国内首个!华熙米蓓尔领跑医研共创赛道
国货美妆市值TOP1易主!
华熙生物要发力男士护肤了!
周数据|华熙生物迈向80亿/瑷尔博士首破10亿
去首页
回顶部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