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开始,随着进口化妆品关税的下调,部分欧美、日韩化妆品品牌在内地开始降价,国内消费者原本就居高不下的进口化妆品品需求进一步被激发,国内化妆品市场迎来进口品新浪潮。
这样的背景下,今年下半年国内化妆品店对于进口品的需求全面爆发。然而,在寻求并引进合适的进口化妆品过程中,化妆品店遇到了难题。据品观传媒推出的《进口化妆品渠道现状与趋势调查》报告显示:进货价格偏高、品牌没有知名度、订货困难,容易断货等等均是目前国内渠道商反馈的问题。
意识到化妆品店这样的需求和困难,原本主打彩妆的义乌化妆品批发商MASA STATION (下文简称玛莎)于10月份开了一家专营进口化妆品批发的新店。玛莎总经理余丽萍分析道:“门店进货难主要在两个方面:国内消费者对于进口化妆品品牌忠诚度高,如何找到适合中国市场的化妆品对于门店来说是第一个坎儿,其次这些化妆品即使是已经进驻国内,基本也掌握在几个代理商手中,找到这些代理商一一合作也比较麻烦。”
玛莎做的即是帮门店省去找货、进货的的麻烦过程,打造集多品牌、多品类的进口品批发店,让化妆品店能简单快速引进进口化妆品。据了解,玛莎已经专门成立公司专营进口化妆品业务,公司内设置类似买手的部门,根据客户口碑、产品热搜度等要素筛选出在国内热销或者极有可能在未来热销的进口化妆品。
选定产品后,在找到进货渠道购进这些产品时,玛莎坦诚,也遇到了很多麻烦。义乌店内产品目前主要通过两个渠道引进:直接从国外进口;拿不到代理权的品牌,与进口品贸易公司合作。余丽萍也透露,有些产品无法通过报关引进,诸如九朵云、马油、SNP面膜报关报不下来,但确实又是市场热销产品,玛莎只能通过“蚂蚁搬家”的笨办法,多次从跨境电商平台购进。
余丽萍告诉品观网,除了所有做进口品贸易的公司都会承担的国家政策变化、汇率变化、关税变化等因素引起的风险之外,由于进口品进中国备案时间长,往往经历1至2年时间,而该产品在一两年后并不一定仍然流行。
“尤其是彩妆,流行趋势变化非常快。”余丽萍称。目前玛莎进口品店经营商品涵盖护肤、彩妆、香水、面膜、个人护理、口腔护理等多个品类,但实际上各个品类陈列占比与报关因素息息相关。比如彩妆品类,目前玛莎店内仅有BB霜、CC霜等少数底妆产品。而诸如牙刷类口腔护理产品无需备案,成了玛莎店内陈列较多的产品,也是销量较大的产品。
尽管在引进过程中遇到这些困难,玛莎仍然想通过不断优化,做到品牌结构、品类结构的合理化,让想在门店引进进口品的化妆品店客户能在玛莎完成一站式购物。
除了打造进口品批发实体店,玛莎还自建了与中国海关特批的跨境电商自营平台洋葱海外仓进行合作,成为后者的加盟商。余丽萍介绍,之所以选择与洋葱海外仓合作,不只是因为洋葱海外仓700多个国际品牌的代理背景以及其免税的价格优势,更因为洋葱海外仓O2O的运营模式。
洋葱海外仓针对加盟实体门店提供的终端触屏机,目前已上架1000多个SKU,2016年预计将达到1万多个,对于实体店而言,这无疑不是在有限空间内扩充门店SKU的有效办法。玛莎与洋葱海外仓的合作,实际也是为化妆品店客户提供产品之外的一种经营方案。事实上,玛莎门店的该特点由来已久。
在玛莎主打彩妆的门店里,玛莎定位是“彩妆销售方案的整合供应商”,不仅供应产品,还提供彩妆陈列和销售方案。与义乌其他批发店不同的是,玛莎除了提供产品,还为客户提供过宣传物料、陈列架,甚至包括门店彩妆专区的设计方案。
如今,玛莎进口品店依然延续这种习惯。尽管目前来看,很多门店因为没有重视而并未充分发挥这些陈列方案的价值,但是玛莎还会坚持下去。余丽萍甚至透露,2016年玛莎不限于自身的专业团队,还会与专业的相关公司合作,继续为客户提供零售设计创意之类的服务。
余丽萍称,尽管玛莎进口品店开出来时间不长,已经得到了不错的反馈。依托于义乌国际商贸城的人流量,玛莎每天迎来的零售客户也不少,且大多成交了高客单。
然而,让余丽萍感到有点意外也有点遗憾的是,玛莎进口品店目前的批发客户中,占比大的并不是CS渠道化妆品店,而是生活超市。由于这类主打高品质产品的生活超市往往会在店内设置进口化妆品专区,因而成了玛莎进口品店的客户,这种情况下,玛莎除了提供产品,还提供陈列货架。
余丽萍看好这类生活超市,“懂得如何在门店定位上去迎合现今消费者的需求”。“国内很多CS渠道虽然都意识到进口品的趋势,但没有真正从行动上重视起来。引入一两个进口品品牌,也不注重营造进口品消费环境是目前国内化妆品店在进口品探索道路上的普遍情况。”余丽萍透露。
通过自身打造品类丰富的进口品专营店,以及结合未来的零售设计公司,玛莎希望,能让更多化妆品店改善在经营进口品上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