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运会闭幕式化妆造型总设计师、中国设计业十大杰出青年、东田造型彩妆创意总监君君
彩妆是近年来化妆品行业内的热门关键词之一。品牌加大彩妆品类的研发与推广力度,以满足消费者更高的要求,门店增加彩妆的比重,吸引年轻消费者到店。彩妆风潮的兴起也将大众的目光聚焦到往日或许不常注意到的一个群体——化妆师。
有“中国彩妆教母”之称的王君英(君君)是中华化妆师联合会的会长,由联合会主办的中国化妆师大会已成功进行了两届,大会通过名师讲坛、技术训练营等活动,为从业者提供交流平台。
有感彩妆:是“包装”,更是“自我推销”
君君认为,彩妆的蓬勃发展与人文大气候息息相关。“化妆是一种自我包装,目的是为了自我推销,这是一个自媒体的时代。”彩妆对形象的提升立竿见影,消费者愿意为好产品埋单,这其中前景广阔。
君君在2016(第二届)中国化妆师大会上发言
谈从业者:是“化妆师”,更是“艺术家”
在国外,人们把化妆师称为MAKE UP ARTIST(化妆艺术家),尤其是在时尚产业较发达的地区,化妆是一种普及化的行为,通常只有真正热爱化妆艺术的人才会将它视为课程去学习,因此顶尖化妆师绝不是技术工种,而是接受过艺术教育的熏陶ARTIST。
在君君眼中,化妆造型是人体包装艺术,囊括了化妆、发型、服装、配饰等,组合在一起打造出一个夺目的形象,这其中一定需要艺术修为做支撑,“对人物的包装是化妆师艺术思维的再现,遗憾的是,目前国内从业者对这一认知普遍欠缺”。
纵览国内化妆市场,技术工种高达95%,具备艺术修为的化妆师凤毛麟角,她希望借助中国化妆师大会的平台实现技术和艺术的结合,将化妆师引向一条更规范的从业之路。
君君对年轻的从业者寄望颇深,她说,大会座无虚席的场景让她感受到年轻一代求知的渴望。“比赛环节,我们巡场观看,有些选手需要指导基本技法,技术还不过关,”她建议,化妆师应首先练就扎实的专业技能,以技艺为基础,多学、多看,不宜闭门造车。
巅峰对话:是“对垒”,更是“文化再现”
君君看到,国内化妆师少有机会出国学习,更不必说实地了解艺术知识,因此大会连续两年邀请国外大师做嘉宾。
与法国彩妆教父Damien Dufresne的同台对话让君君感慨颇深。Damien的作品,与其说是化妆,不如说是将模特视作画布,随心所欲地用彩妆产品进行艺术创作。
君君认为,这种创作态度有助于启发国内从业者的思维,化妆师如想突破风格,眼界就不能局限在东方,法国与中国的地域文化有极大差异,和法国化妆艺术家交流,不仅是技术对垒,更是对东西方文化的再现,在思维碰撞中迸发灵感。
2016(第二届)中国化妆师大会上,君君对话Damien Dufresne(左一)
寄语大会:是“专业”,更是“国际化通道”
君君给予2016(第二届)中国化妆师大会极高的评价:大会把一些有情怀的人集合在一起,推动行业的规范化,减少恶性竞争,让从业环境向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今年,大会的规模和影响力皆有突破,君君对今后举办大会也有自己的坚持:专业性是基本要求,一方面,以论坛的形式,邀请资深从业者,深入探讨热门议题;另一方面,为化妆师提供大赛平台,用分享会、训练营、大师讲堂等活动,帮助他们成长得更专业。
2016(第二届)中国化妆师大会名师讲坛环节,君君示范“桃花妆”
大会要向国际化迈进,将目光放得更长远,即使暂时不能走出去,也可以先将具有国际水平的大师请进来。“邀请国际嘉宾的过程很繁琐,但我认为这一做法值得坚持。”
君君希望,大会能真正建立起一条将中国造型师输往世界尖端的通道,让国内从业者在更宽广的平台上展现更卓越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