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中国化妆品零售峰会(郑州站)正式举行。广州澳希亚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胡殿良此次围绕如何选择进口品的话题,与到会嘉宾进行了主题为“进口品选品精要”的分享。
胡殿良运用排除法,指出了9种进口品不适合化妆品CS店拿来经营,并阐释了格兰玛弗兰与赫拉通过哪些措施去规避这些进口品存在的问题。
9种不适合经营的进口品如下:
1.货源混乱的进口品。如水货、淘宝上的产品、代购而来的产品等,这些产品操作起来没有利润空间,要慎重选择。而为保证自身货源的正规,澳希亚(OUSIA)采取了几项措施,如依靠所拥有的格兰玛弗兰与赫拉全球经营权独家控制货源,打造防窜货系统,并将各渠道产品线分开等。
目前,澳希亚已经开拓了购物中心、百货专柜、CS店、KA百强连锁、电商等全渠道,在每个渠道都设置了防窜货系统。同时,将产品线分为全渠道产品、百货/MALL专供产品、CS专供产品、网络专供产品几块。
2.假货。胡殿良认为,假货泛滥会影响经营者的口碑。目前国内假进口品非常多,一定要仔细甄别。作为非大众品牌,除保证所有产品皆为真货、正品外,格兰玛弗兰与赫拉还具有自己的独特的品牌调性与差异化。
3.非正规注册的产品。很多进口小品牌办证费用都出不起,会通过其他渠道进入中国,因为没有雄厚实力,品牌发展前景难以预料。这些产品也不适宜拿来经营。在这方面,格兰玛弗兰与赫拉相对比较规范。
据胡殿良介绍,自进入中国以来,格兰玛弗兰与赫拉便积极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登记备案,目前,已登记备案的格兰玛弗兰SKU达244个、赫拉SKU达131个,在途备案的格兰玛弗兰SKU达61个、赫拉SKU达54个。
4.在中国没有运营团队的产品。连专门的运营团队都没有,这类品牌不可能做大做长久。而格兰玛弗兰与赫拉则分别有专业的团队进行运作,秉承“专人专事、专品专政”的原则。
5.没有研发能力的产品。这样的产品没有可供后续发展的产品线,因而也不可选。胡殿良指出,为使新品跟进到位,格兰玛弗兰与赫拉在研发上一直不吝投入,目前拥有澳洲和中国两大研发团队。
6.有政治争议的产品。民族情结或其他政治因素很有可能对进口品在中国的发展造成影响,比如前些年的抵制日货,近期因萨德事件引发的抵制韩品等。这类产品存在一定的政治风险,经营起来比较麻烦。
目前,格兰玛弗兰与赫拉尚不存在任何政治争议,中澳如今建交45年,一直非常友好。值得一提的是,格兰玛弗兰与赫拉此前曾受澳大利亚政府邀请,以澳洲指定代表护肤品牌亮相“澳大利亚周·中国2016”活动。
7.定位不明的产品。如果定位都不明确,那么产品面向哪些消费群体就很难把握。格兰玛弗兰与赫拉的定位则非常清晰,一是澳洲原装进口品牌,二是具备产品线精而全的特点。
8.在本土市场不温不火的产品。这一类产品缺乏充分的市场积淀和考验,在中国市场可能也会存在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
拿格兰玛弗兰与赫拉来说,在全球及中国市场都有着不俗的表现。据胡殿良介绍,这两个品牌已遍布世界各地,在全球名店、商场专柜、免税店、礼品店、药妆店等渠道有超过20000个网点。
在澳洲,格兰玛弗兰已进驻澳洲最高端百货商场 DAVID JONES的43家门店,及墨尔本地标性建筑中央购物中心;在中国,则已进驻广州正佳、南方新一城、万达系统等近80多个高端大型购物中心,上海大丸、大洋、百盛、振华、银座等近300多个高端一线百货系统,及上海伊势丹、SASA、千色、妍丽等大型连锁系统近6000多个销售网点。
9.政策不接轨的产品。这类品牌缺乏品牌方的政策支持,利润空间等方面就难以得到保证。而格兰玛弗兰与赫拉则获得澳希亚公司全方位的政策支持,如折扣支持、终端推广方面的奖励政策、媒体支持及各类促销活动支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