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个企业财报数据和市场迹象都表明,被萨德笼罩的韩妆似乎已经走出低谷。
以韩国上市企业爱茉莉太平洋和LG生活健康为例,根据两家最近披露的第二季度财报显示,二者的化妆品业务销售额及营业利润均达到双位数增长。
不过,目前回暖的韩妆可不止是这些上市企业,一些曾经因爆品红遍海外的品牌也不断在回温,梦蜗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
来自梦蜗的销售数据显示:早在2017年6月,梦蜗的业绩就开始回升,到2017年底,整体业绩同比增长5倍,创下年销8000万片的成绩;2018年上半年,梦蜗依然在稳步增长。
梦蜗为何能在终端获得持续增长?这与其针对中国市场的变化适时调整经营战略有密切关联。尤其是历经萨德重创后,梦蜗对产品和渠道做的大量“改革”,例如“服务+”战略、更新产品配方等,比众多韩妆更快回暖。
如今,为了迎战下半年的销售旺季,梦蜗在产品和渠道上又做了一系列调整。
多品类发展瞄准彩妆/美容仪器
大多熟悉梦蜗品牌的中国消费者,都是从一款“人皮面膜”开始的。2013年,借助电商和代购渠道的兴起,梦蜗从韩国“漂洋过海”来到中国。
因其出色的产品品质,梦蜗的几个单款面膜很快就风靡中国市场,据丕桉贴化妆品株式会社李正一理事透露,梦蜗进入中国市场3年时,就快速发展出7000多家线下网点,这一数字到2017年底又增至10000家。
收获令人艳羡的成绩,固然让人欣喜,但在这份成绩的背后,李正一却嗅到危机的到来,“单靠一个面膜品类,尤其是爆款面膜,已经不能维持一个企业的长期发展,因为如果一个产品价值体系坍塌,整个企业也会随之垮掉。”
于是,2018年,李正一决定要“多条腿走路”,实施多品类发展战略。事实上,市面上不乏一些靠单品类走红的企业走向多品类发展的例子,但这些企业都是有良好的发展基因。那么,梦蜗走上这条道路,底气何在?
其实,梦蜗并不是一家面膜企业,自2003年创立以来,它就一直致力于为广大消费者提供安全、便利、快捷的药妆护肤品,所以实施多品类战略,梦蜗绝对有强大的基因支撑。
“不过,梦蜗的多品类并不只有护肤品,下半年还会增加彩妆和美容仪器。”李正一告诉记者,之所以选择这两大品类,与当前中国化妆品市场呈现出的年轻化和高端化趋势有非常大的关系。
以彩妆为例,他认为尽管在目前的大众彩妆市场已趋于饱和,但在进一步的细分领域,比如年轻化彩妆市场上,“仍然有很大的空间”。
因此,梦蜗下半年会针对年轻消费群体推出彩妆产品。据悉,梦蜗彩妆是与知名的代工企业科丝美诗深度合作的,定位潮流彩妆,预计在10月底上市。
而选择美容仪器市场,则是梦蜗基于高端化趋势的发展需求。李正一表示,在打造美容仪器上,梦蜗的目标是“要从韩国制造走向世界”,所以在产品研发上,梦蜗选择与日本知名美容仪器生产企业合作,投入超过2000万元。
加深与CS渠道合作 保护客户利益
目前,梦蜗在中国采取多渠道发展战略,产品覆盖CS、电商、KA、屈臣氏、万宁等多个渠道。其中,CS渠道是重点的发力方向,目前拥有近20000家网点。
“不过,接下来梦蜗不仅不会增加网点数量,还会削减30%的线下网点。”李正一表示,因为梦蜗要在渠道上实行“收缩战略”。
众所周知,在如今的CS渠道中,打折促销已成为许多门店抢占生意的不二“法宝”,许多店家为了吸引顾客,不惜大打价格战,以低于进价的折扣做活动。
而这种做法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品牌业绩和形象遭受到双重打击,梦蜗就深受其害。据李正一透露,以前梦蜗在宁波有13家网点,今年增加至70家后,不仅销量不增反减,品牌形象更是在消费者心中大打折扣。
为减少损失,更是防止梦蜗成为了廉价的代名词,李正一决定下半年将重新梳理CS渠道,削减一些配合度不高的网点,力求每个区域只保留一家系统,并给予独家经营权和优惠政策。
此外,梦蜗还将加大渠道的“打假”力度,保护渠道商的利益。李正一透露,从下半年开始,梦蜗一旦发现没有明确来源的货品,就会向当地工商联举报,坚决打击窜货和假货行为。
市场从来都是充满不确定的挑战与竞争,面对不确定,企业及时调整品牌发展战略,是品牌获得长久生命力的基石。显然,梦蜗能保持稳步增长,正是掌握了这一规律。
温馨提示
梦蜗已入驻品观找货(点击进入),感兴趣的化妆品店和代理商朋友,可一键“召唤小参谋”,实现找货对接。
品观找货,为更高效的化妆品供需对接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