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到4月17日凌晨4点的董爱民,丝毫没有困意,还发了朋友圈,“晚上干好,明天出新”。这个通宵对于董爱民来说是翘首以盼的,因为品牌升级后的第一家新形象店在今天落地了。
作为面膜小屋创始人,董爱民很是欣慰。这是面膜小屋的第102家单品牌店,也是继今年3月品牌标识升级以来的第一家新形象店,他深知今天对面膜小屋来说具有历史性的节点意义。
该店选址湖州市浙北大厦。浙北大厦的前身为浙北大厦购物广场,营业面积达5万余平米,是当地集百货、餐饮、娱乐、休闲于一体的综合型现代化百货商场,占到全市零售业的半壁江山,居湖州市商业龙头地位。
融合香港街区文化,品牌全线升级
“今年是面膜小屋诞生第6年,这几年高端百货渠道也在不断变化。所以我们的品牌也要跟上渠道的变化,得到90后、00后等新一代主力消费群体的认可,才不会被渠道所淘汰。”董爱民如是说。
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面膜小屋开启了全新升级。
今年3月6日起,面膜小屋在全国范围内启用全新品牌标识。新LOGO区别于面膜小屋原LOGO的传统元素,由生物科技人脸、DCSE MASKHUT、香港面膜小屋三个部分组成,生物科技人脸象征着面膜小屋的面膜采用生物科技技术。而色系上的改变也使得整个新形象店更加时尚清新,升级后的标识展现了面膜小屋将进一步发展成为一个天然、安全并迸发出时尚个性化品牌。
此外,全新标识还通过使用墨绿色调来传递面膜小屋品牌始终坚守的“天然、环保、品质、安全”这一核心价值。
今天新开业的第102家门店,则在新的品牌LOGO基础上,对门店整体形象做了较大升级。
据董爱民介绍,该店采用了香港设计师的设计,在时尚清新的主调上融入了香港本地街区文化,以体现面膜小屋源自香港面向大陆的发展理念。我们也可以看到,这一文化元素在浙北大厦的新形象店背景墙上得以体现。
目前,面膜小屋以往的门店也在进行整体升级。今年,董爱民还计划进一步开放加盟,新开50家这样的品牌形象店。
另外,在产品上,面膜小屋今年也将全面更新设计,增加香港的时尚特色元素以展现品牌源头。在董爱民的计划中,今年6月还会延伸产品线,在开发新型面膜的同时推出护肤品,扩充产品矩阵。
深耕百货不动摇
2013年诞生在香港的面膜小屋,可以说一开始就抢占了面膜品类发展的好时机。
很多业内人士将2012年称之为“面膜年”,或许更为准确地说,从品类活跃度来看这一年出现了“面膜热”,但事实上在2012年里真正完成渠道布点和专业化、大规模推广的品牌并不多,面膜市场也因此进入快速成长期。
可以说,面膜小屋几乎见证了这一过程。而与同时期大多数面膜品牌定位电商和化妆品店渠道不同,面膜小屋从一开始就锁定百货购物中心,面向大陆低线城市。凭借清晰的品牌定位及精准的目标消费群体,其在6年时间里发展至百余家店,拥有了良好的市场基础。
不过,随着面膜市场的扩张与成熟,竞争也在无形之中膨胀。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面膜市场零售总额达到191亿元,同比增长超过5%,面膜类产品已占到护肤品市场份额的10.0%。这足以证明中国面膜市场已相对进入了成熟期,竞争已然白热化。
董爱民深知当下的面膜小屋需要寻求新的增长点,也就有了今年的升级。
此番入驻,面膜小屋还是锁定了品牌进入要求高、购物环境好、客户追求高品质的百货购物中心。
董爱民告诉品观APP记者,今天新开业的门店规模占据了该百货20平方米的中岛,可谓强势入驻。这与面膜小屋在百货渠道打下的基础不无联系。
虽然在百货渠道打造面膜单品牌店并不是前无古人的创造性之举,但董爱民毫无疑问有着敏锐的商业嗅觉,嗅到了高端百货中心对于面膜品类的巨大消费需求和潜力,也让面膜小屋能短短几年内,在高端百货渠道开疆拓土,势头强劲。
而反过来,也正是因为面膜小屋根植于百货中心渠道的定位,以及如今已布局的百余家店,构建了市场基础,才使得越来越多的百货中心向面膜小屋敞开怀抱。
温馨提示
该项目已入驻品观找货·找加盟,感兴趣的业内外朋友,【点击进入】可一键“召唤小参谋”,实现商机对接。
品观找货·找加盟,发现更多优质加盟项目。